成都馬拉松半馬冠軍、百場半馬站臺選手宋璇的十三年“反套路”成長史


10月26日,宋璇終于在第四次成都馬拉松之行中成功將女子半馬的冠軍獎杯收入囊中,平了之前三次都只拿到亞軍的遺憾。
沖過終點線后,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大腿傳來的陣陣刺痛——低頭一看,雙腿已布滿紫紅的掌印。“因為人多,基本前二十公里都在努力避開人群,所以沒有太在意第二名距離自己有多遠。只專注自己,結果反而心態比較好?!彼貞浀?。成都賽道的橋梁與坡道對選手是不小的考驗,“上坡的時候速度會掉,比如十二三公里的時候,我就會打自己的腿提醒自己?!钡搅私K點一看,大腿都被自己打紫了。
真正的勝利節點出現在17公里處?!敖裉熳约罕憩F最好的部分就是過完隧道,大概17km的時候,有一個上坡?!彼貏e強調,“上一次就是在這里被身后的選手超越的,所以今年在這里,咬著牙沒有掉速?!碑斔斪毫_過那個曾令她失利的坡頂后,便知道,冠軍已是囊中之物。
這位28歲的山東姑娘,從2015年(12月廣州馬拉松)首半馬至今,跑了百余場半馬,幾乎場場前三。在成都馬拉松半馬奪冠前一周,她剛在濟南馬拉松拿下了半程組的女子第二。

從首半馬130到半馬PB113的背后,是她13年的“反套路”成長史:從學校到省隊,從省隊到暨大,從校園到職場,她總在關鍵節點擊出一記漂亮的“U-turn”,把每段經歷都變成自己的主場。

宋璇的日常與賽場

對“自己”和“局限”的敏銳認知,讓宋璇身上有著一份與年齡不符的清醒和堅定。
中學時文化課成績平平,體育天賦卻在跑道上嶄露頭角。體校拋來橄欖枝,父母擔心會耽誤學習而遲疑不決,她卻已早早打定了主意——比起按部就班的課堂,跑道上的自由更讓她心動?!斑@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沒什么好糾結?!?/p>
就在父母以為“這條路穩了”的時候,她卻在每場全國場地賽的名次里看出隱憂:這條路競爭太激烈,自己已經很難能拼出理想的名次。她立即轉換思路:“拿不到好名次,就專注突破成績——先拿國家一級運動員資格?!?2014年9月,她拿下山東省運會1500米冠軍,順理成章達到國家一級。這是高校特招的“硬通貨”?!爱敃r我已經是很堅定要離開省隊參加高考的了。我父母是很難理解,但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p>
她開始雙軌突圍:一邊調整訓練時間,跟著師兄研究暨南大學招生政策;一邊補文化課。2015年春,宋璇南下廣州,順利通過了暨大的高水平運動員測試,成為暨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一名學子。
“為什么會去廣州那么遠?”
“有師兄正好在暨大,他一直鼓勵我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跟山東截然不同的南方。而且粵語太好聽了!”宋璇笑道。
這段選擇里沒有戲劇沖突,只有一個女孩對未來的務實盤算:用天賦拓寬選項,用規劃叩開名校大門。哪怕只是少女時期,宋璇的每一個看似“隨心所欲”的決定,都透著她的清醒和堅定。
進入暨南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她知道自己的局限,也清楚自己的長處。大學四年,她把“訓練+學業”平衡得極穩:早上的訓練在分部完成,上完文化課后,下午和隊友一起坐40分鐘巴士到本部進行下午的訓練。訓練,她很享受;專業課的學習,她從未放松:“每一天都過得特別踏實。”

暨大畢業時的宋璇
她的半馬“初體驗”始于大學一年級——2015年廣州馬拉松(半馬),但這并不在她的計劃內,而是“誤打誤撞”。
“因為那時候馬拉松的氛圍還不像現在這么火爆。正好那個時間段我們沒有其他賽事,教練就鼓勵我們去跑跑馬拉松,以賽代練吧。當時跑了130,第五名,第一次拿到獎金,回去的地鐵上已經站不起來了?!爆F在回想起來,宋璇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笑。“當時我才是大一的學生,就覺得又驕傲又開心!”
雖然沒有站臺,但作為“首半馬”,成績已算不錯。最重要的是,有獎金可拿,這對一名普通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利好。宋璇決定好好把握這個契機。
此后四年,每個賽季她都在參賽,她幾乎跑遍了廣東、廣西和湖南。“那時候獎金不僅遠遠超出了父母給的生活費,甚至還能覆蓋我的學費。我是山東女孩子,我大學就能自己養活自己,這在我們老家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p>

宋璇家里的的獎牌角

2019年,宋璇大學畢業。大家都以為她會走“體制內馬拉松專業運動員”的老路時,她卻遞上一家大型國企的入職通知:“我才23歲,我想深入社會,多點人生的體驗。”
在國企工作時的宋璇
她沒放棄跑步,只是不想讓熱愛變成生計;她也沒有被欲望裹挾,不顧實際去拼全馬、每個周末不能休息也要去比賽。她說:“跑步于我,始終是純粹的快樂。”
初入職場的宋璇也曾有隱憂:“都說工作了,就沒時間做自己的事了。我還是挺擔心的?!辈贿^,很快宋璇就做好了時間管理,調整好了自己的節奏——六年職場,早九晚五,兩點一線。偶爾在午休時間會做一些靜態核心或力量訓練;下班了要是不加班,那就直接去單位旁的公園里跑一堂訓練課;如果遇見加班,那就在別人吃晚飯的空隙去跑一跑。


跑步、拳擊、核心訓練……
宋璇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
“我主攻半馬,訓練不需要那么辛苦,如果不準備全馬,那月跑量260km就差不多了,保持一個狀態就行?!边@是宋璇基于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和決定。
大學時,她始終將自己的學生身份置于首位——學習始終第一;工作后,她同樣將自己的職場人身份置于首位——人在職場,工作始終第一。她知道留給自己訓練的時間并不充裕,與其壓縮休息空間或是占用工作時間,不如好好利用既有的條件——做不到大學時候的一天兩練,那就一天一練,將重心放在質量上以及保持堅持的習慣。




工作后,宋璇仍保持一天一練
左滑查看更多
“工作后反而更自律了。”她的參賽節奏也跟著工作進度走。如果不加班,每個賽季她都會正常參賽。要是跟工作有沖突,“那肯定沒辦法,必須放棄比賽,優先保證工作了——飯碗穩了,才能談熱愛。”
跑步于她從不是“必須奪冠”的任務,而是“時間到了就想動動腿”的習慣。她很少用專業運動員的要求來對待自己,“不控飲食,訓練完不餓就不吃”;她也沒有精英跑者常見的緊繃感,“我肯定也想拿冠軍,這個太自然了!但如果拿不到,我也不會因此陷入焦慮。下次再來唄”“如果某場賽事自己有目標,那就突破一下。其他賽事就以賽代練吧,用八成力”。她訓練很勤奮,也會上高原拉練,“累,但不覺得苦——因為這是我熱愛且能掌控的事。”

宋璇很愛咖啡,去到一個新地方
總不忘去探探當地好喝的咖啡
100多場賽事里,有她用來練手的“棋”,也有她用來破冰的“局”。無論名次如何,賽后她只做兩件事:休息、回顧。
“一場比賽結束后,如果我跑得很輕松,成績也很好,那我會仔細回顧自己的備賽過程,看看是哪一環節的訓練讓自己得到了提升,然后寫在備忘錄里。要是我跑得很辛苦,成績不是很理想,我就會反思自己是不是賽前訓練強度不夠,或是中途意識有些松懈影響了節奏,又或是哪些細節——比如鞋帶松了或是緊了——沒有注意等等。然后就是好好睡一覺?!?/p>

自由來自自律——
工作跑步兩不誤,還能越山向海
“不要去期待不合乎實際的東西?!痹谒舞磥恚谥贫ㄓ柧氂媱潟r一定要充分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并且保證充足的睡眠——早上時間緊張,就沒必要非得給自己安排一堂早課。要是實在喜歡晨跑,那就合理規劃晚上的時間。

就在成都馬拉松開賽前不久,宋璇做出了一個讓身邊人驚訝的決定:她從工作了六年的原單位離職。
干脆利落的過程十分“宋璇化”,“我今年28歲,如果學不到新東西就是浪費時間,穩定與否都是相對的,果斷一點反而會更能清晰自己的前路。憑什么湊合過呢?”
她坦言,過去六年的職場歷練,教會她最重要的事不是“穩定”,而是永遠保留重新選擇的能力?!盁o論是頭三年的行政崗,還是后三年的技術崗,都要求我在高效推進事務、協調多方需求的前提下,保持一定強度的訓練量。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掌控感。”
提起這次離職,她說自己也不是沖動離職,也一直有留意行業動態。大學學的行政管理,加上工作頭三年也做的行政管理,無論是溝通協調、跨部門協作還是突發事件處理,她認為自己都拿得出手。末了,她笑著補上一句:“再說,我不排斥因為工作而涉及到喝酒。”
她的坦誠,像極了她對待跑步的態度:不藏拙,不炫技,清楚自己的長板在哪里,便只管把它磨得更亮。她相信,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選對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無論是新的職場賽道,還是熟悉的馬拉松賽道,生活自會給你想要的答案。這次在成馬頂住壓力沖過曾經那個令她失利的坡頂而拿下的半馬冠軍,恰似對她這份“掌控感”與“果斷”的最佳加冕。

2024成馬宋璇奪得女子半馬亞軍(上)
2025她終于頂住壓力如愿拿下冠軍(下)
無論是轉投體校當體育生,還是告別省隊只身南下參加高考;無論是毫不猶豫扎根職場,還是主動跳出“舒適區”再啟求職路,宋璇的人生始終貫穿著同一套邏輯:不囿于“應該”,不貪戀“已有”,用清醒的自我認知錨定方向,再用堅定的執行力驗證每一個選擇。
在這個“迷?!北荒J成青春底色的時代,她的故事像一杯醒酒湯——原來最珍貴的,從來不是永遠正確,而是永遠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有勇氣為選擇埋單。

【作者簡介】
張蕊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學碩士
跑齡十年、全職撰稿人
長期為國內多家知名報業集團等供稿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womenrunning@163.com

